
最开始,确实被《奋斗》的情节所吸引,人物到位的表演、与我们所处的相同时代背景,似曾相识的经历,一瞬间将我们带入某种特定的氛围。看到他们刚毕业的场景,不由自主会联想到我们当时毕业时的状态,那种指点江山的激情……我承认,这部连续剧最开始就抓住了我们的心,它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相同的经历保持着80后受众的黏合度,彷佛在讲述着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。这就像《血色浪漫》,部队大院、顽主、插队、上山下乡,这些都是在讲述70一代的青春,无疑对70代有着致命的吸引力。
《奋斗》情节发展到一半,我看不下去了。其实人物表演依然精彩,情节依然曲折,可我再也提不起兴趣。我真的不明白,这是在讲述奋斗还是在讲述享受。剧情里充斥着的,是懒散、是清闲、是玩乐、是无聊的打发时间;是出双入对进出俱乐部,泡吧,喝酒,神侃,无所不能;是婚姻,是暧昧,是争吵,是来来回回、分分合合的男欢女爱……进入顶级的设计公司、富可敌国的有钱老爸、别墅、青年家园、二千万、奥迪A8、法国留学、…………看不到一丝奋斗的影子。赵大导演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?难道他理解中的80后毕业生,都是这种现状的吗?他到底有没有去认真调查一下毕业生的真实生存状态?
零起薪,已经见怪不怪;应届毕业生大都拿着千把块钱的薪水,且什么补助都没有;从最底层干起,没人干的都要干,且吃力不讨好;这还是有工作可找的,那些找不着工作的,现状更为窘迫,甚至已经到了是活就干的地步;花钱更是能省则省,有几个能一掷千金?不停地找工作,不停地找房子,一直在路上。愁工作、愁房租,每月再节约也省不下几个铜板,有的还得父母赞助;买房、买车,想都不敢想。《奋斗》剧中,各个都是大款父母,花钱如流水眼睛眨都不眨一下,动不动就是三五万存款,这是在奋斗吗?而且剧中做生意似乎特别容易,一拍板就成功了,而且利润十分丰厚……这是在宣扬奋斗的概念吗?活脱脱就是一部享受史、玩乐史加上俗套的情爱史。剧中每个人都有大把的空余时间,动不动就是聚餐胡吃海塞,然后打保龄台球消夜,现实中哪有那么多聚会的时间?他们的生活舒适安逸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,要不是片名时刻提醒着,我还真没看出来这是部以“奋斗”为主题的连续剧。要说体现了“奋斗”的概念,那就是表现在人物言辞上。“让我们为了梦想而奋斗吧!”,这一丁点微弱的言辞,在娇奢、安乐、情爱面前,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看了这部片子,倒让我怀念起97年拍摄、当时号称国内首部青春偶像剧的《真空爱情记录》,别人名字叫爱情记录,但是里面的男一号楚峥岩确确实实是在奋斗,描述了他如何不甘平庸,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奋斗的历程。而这部《奋斗》,名字虽然叫奋斗,可是大部分笔墨都用在了爱情的描述上,干脆叫《北京爱情记录》得了,那样更贴切,更加符合这个连续剧的主题。

Responses